“消费者诉电影院禁止外带饮料侵权”一案评析/胡银月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12:37:24   浏览:824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消费者诉电影院禁止外带饮料侵权”一案评析

胡银月



[案例] 2003年12月21日,李冰在华星国际影城花112元买了两张《手机》电影票。当他持票欲进入放映大厅时,检票人员拦住他,认为他携带的饮料不是该影院内卖品部出售的饮料,所以拒绝他自带饮料入场。双方发生争执,后民警前来调解,但检票人员仍坚持拒绝李冰携带饮料入场。
李冰认为,华星国际影城的规定属于霸王条款,严重侵犯了他的权利。同时,该影院卖品部出售的饮料和食品的价格高昂,作为一家电影院却在非主营消费项目上排斥消费者的正当选择权,使人无法接受。故起诉要求华星国际影城赔偿其购票款和交通费共计145元,并向其赔礼道歉并且撤销影城关于禁止食用非影城出售的饮料和食品的店堂告示。
华星国际影城则认为,李冰自愿购买了电影票,并且他在购买电影票之前已经明知“请勿携带非本院卖品部出售的食品饮料入场”的合同预设条款,法律上也没有相关禁止性规定,所以消费者不存在误解和被欺骗的可能。影城还认为,看电影是一种集体消费,影院的预设条款的内容符合大多数观众的要求,同时该项预设条款也是影院行业的国际惯例,影院必须避免易燃易爆、闪光、带味、出响、冒烟等行业禁忌食品进入放映场,以保证观众的人身安全,以使观众得到高质量、高品位的艺术消费。李冰负气自愿放弃观看电影,其所谓的损失应由其自行承担,所以,影院不同意李冰的诉讼请求。
法院审理后认为,法律要平等地保护消费者的消费选择权和消费服务提供者的正当经营权。华星影城提示消费者,该影城禁止消费者携带外购饮品入场观看影片,该规定目前在法律上是不被禁止的。当时影院工作人员劝阻李冰携带外购饮品入场观看影片的行为是履行经营者管理维持影院经营秩序的正当做法,不存在损害消费者的权益之处。该影城内设有卖品部,可供李冰选择消费。虽然该影城提供的食品、饮料的价位远远高于专门从事商品零售的超市、商场,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消费服务提供者在工商部门核准的经营范围内,以自愿、公平的经营准则来追求合法的商业利润最大化是同样要受到法律保护的正当经营行为,因而判决驳回了消费者李冰对华星影院的诉讼请求。
此后,消费者协会就该案例进行了点评,认为影院禁止外带饮料不属于霸王条款。霸王条款指的是不经双方协商而预先拟订条款并重复使用的合同。只有垄断者利用其优势地位,与消费者达成合同时加重对方义务、减轻自身责任,才会产生霸王条款。本案中,华星国际影城在售票处、大堂以及电影票背面的观众须知中均以醒目方式提示消费者,该影城禁止消费者携带外购饮品入场观看影片,就构成了格式合同,但并不带有垄断性质。如果全北京市只有华星国际影城一家电影院,那这种告知就是霸王条款。

在这里应该明确的是,无论该影院的规定是否是霸王条款,其通过店堂告示而声称为合同预设的条款为格式条款应毫无争议。但该条款是否就一定已经被订入了合同呢?我们来看以下分析。
根据格式合同的理论,在以格式条款订立消费性合同时,由于格式条款是由经济实力强的经营者单方预先制定,消费者几乎没有确定合同内容的可能性。因此,为了充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实现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平衡,格式条款订入合同时应有严格的规则。
经营者应合理提醒消费者注意,该提醒以明示方式,即个别地、直接地将格式条款提示给相对人为原则,以提醒相对人注意其中的内容,而以公开张贴公告为例外。经营者还应向消费者提供合理机会了解条款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消费者同意使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但对于格式条款是否需相对人的同意亦有争论。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合同订立的程序为要约与承诺,两环节不可或缺。格式条款订入合同仍然需要此二环节,经营者提请注意为要约,消费者同意订入为承诺,这本说应是毫无争议的。但争议的来源在于《合同法》第39条第1款的规定,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从该款来看,似乎只要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履行了规定的义务,格式条款即可订入合同,而不需要考虑对方当事人同意与否,因为该款根本就没有规定相关的内容。不过,这不应是立法者的本意,其真实意思应当是,既然是订立合同,如前所述,肯定只有经过对方当事人同意,格式条款才能订入合同,所以再规定“对方当事人同意”的内容,未免成为废话,故无需特别说明。否则,相对人只有无条件接受并执行该条款的义务,而没有同意或者不同意的权利。作为格式条款的一方,也会将未经对方同意的不合理的格式条款订入到合同中去,导致了当事人之间利益的更加不平衡。
对于消费者的同意即承诺可分为明示与默示同意,就明示而言因其显而易见而不需在此进行赘述。默示同意即格式条款提供者明示格式条款,并已给予相对人合理机会了解条款内容,相对人没有做出反对的意思表示。本案例中,李冰正是做出了此种反对的意思表示。
对于华星国际影城的“李冰自愿购买了电影票,并且他在购买电影票之前已经明知‘请勿携带非本院卖品部出售的食品饮料入场’的合同预设条款,所以消费者不存在误解和被欺骗的可能”辩解,实在不敢苟同。其一,对于李冰的所谓“明知”只不过是一种推定的明知,并非经营者以张贴公告这种例外方式提请相对人注意,相对人就一定会明知,且对于这种“明知”经营者还应负举证责任;其二,这里本就不存在消费者是否误解和被欺骗的问题,而只是该条款是否被订入合同的问题;其三,该影城的说法实质上是剥夺相对人合理机会了解条款内容并做出反对意思表示的权利。

我国特别法对格式条款也有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的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
如果说对上述格式条款是否订入了合同仍有疑问的话,那么该条规定也清清楚楚地说明了即使上述格式条款成为了合同的内容,该内容也因其作出的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而归于无效。分析如下:格式条款的相对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居于附从地位,对提供者提出的格式条款,并无磋商交涉机会,只能概括地接受或不接受,不能对格式条款内容作增删修改。 由于格式条款系由合同之一方当事人单方提出,故该当事人于提出格式条款时,利欲之驱动常使之以追求一己之最大利益为目标,而忽略对合同相对人的保护。使用人通过格式条款,即可排除法律规定,结果酿成在条款提供者限制或剥夺相对人契约自由的情形 , 格式条款多有限制对方权利或就与合同无关之事项限制一方权力之条款。我们看到在上例中,李冰购买电影票消费者去影院看电影,其义务是支付票款,影院的义务是提供放映服务,其他诸如限制自带饮料等事项,跟该合同没有关系。影院作如此规定,实际是就与合同无关之事项限制一方之权力,实则不公平不合理的条款。
影院禁止观众自带饮料入内,冠以国际惯例,即影院必须避免易燃易爆、闪光、带味、出响、冒烟等行业禁忌食品进入放映场,以保证观众的人身安全,以使观众得到高质量、高品位的艺术消费,其自己却又高价出售饮料,难道他们出售的饮料就比别处销售的具有特殊的优越性?答案毫无疑问是否定的。电影院作出这样的规定是变相的强行搭售行为,规定内容应视为无效,电影院不能擅自增加合同条款,强行禁止消费者自带饮料。尤其是现在整个行业都有这种规定,这就限制了消费者选择影院的权力,迫使消费者只能购买影院的高价饮料。 这种行为实际是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应予以撤销的。

对法院判决驳回李冰要求华星国际影城赔偿其购票款和交通费共计145元,并向其赔礼道歉并且撤销影城关于禁止食用非影城出售的饮料和食品的店堂告示的诉讼请求,我认为有不妥之处。
如前分析,影城关于禁止食用非影城出售的饮料和食品的店堂告示已然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当属未订入合同或属无效,法院应支持李冰要求撤销该店堂告示并向其赔礼道歉的诉讼请求。
对李冰要求华星国际影城赔偿其购票款和交通费共计145元的诉讼请求,影院称“因其负气自愿放弃观看电影,其所谓的损失应由其自行承担”的辩解也是站不住脚的。李冰虽然放弃了观看电影,但说是“自愿放弃”恐怕是不准确的,李冰之所以放弃是因为影院拒绝让他带着非影院销售的饮料进入放映大厅。李冰虽然有防止损失扩大的义务,但其只对损失扩大部分负责,要求其对全部损失负责是不公平亦不合理的。
我国《民法通则》第113条规定:“当事人双方违反合同的,应当分别承担各自应负的民事责任。”第114条规定:“当事人一方因另一方违反合同受到损失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无权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
这就是过错相抵原则的体现,法律设立过错相抵原则,是损害赔偿制度的公平分担和民法的诚实信用原则的具体体现。在损害赔偿中,若只考虑违约方的过错,不考虑受害方是否有过错,则无形地将受害方因自己的过错所造成的损害,转嫁到违约方身上,显然有失法律公允。 因此对于受害方也有过错的,应根据双方过错的大小、轻重、主次,分别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本案中,由于李冰的过失造成了损失的扩大,因此,他应对该损失负责。相应地,华星国际影城的赔偿数额可以相应地减少而非可以不负责任。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六盘水市城市公共交通从业人员积分管理办法(试行)

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政府


六盘水市城市公共交通从业人员积分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管理,增强公交车、出租车经营者、驾驶员遵章守法意识和服务水平,根据《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建设部、公安部第63号令)、《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管理办法》(建设部第138号令)、《贵州省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特许经营权管理条例》、《贵州省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条例》,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的制定旨在使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管理局对城市客运的经营者、驾驶员年度考核达到量化、公平、有据、有序的目的。
  第二条 凡在本市内从事城市客运行业的经营者和驾驶员,其经营管理和从业行为按本办法进行管理和考核。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奖励记分是指对经营者、驾驶员在营运服务时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等行为给予表扬及相应分值的记载。本办法所称违法记分是指对经营者、驾驶员违反城市客运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处以行政处罚及相应分值的记载。
  第四条 年度考核实行周期内累计记分制。记分周期为上一年度考核结束后至下一年度考核开始前。

  第五条 六盘水市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管理局教育培训科具体负责实施本办法。对于一次6分以上的记分,由六盘水市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管理局办公会议审定。
  第六条 奖励记分与违法记分可相抵,但最多仅可抵6分。
  第七条 异地驾驶员在原车辆上的计分仍保留在原车辆,不计入新车辆;但异地驾驶员个人的原记分跟随驾驶员记入异地后的个人记分档案。
  第八条 记分遵循公平、公开的原则,行业人员可以查询。
  查询时间:每周四;
  查询地点:六盘水市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管理局教育培训科。
  第二章 奖励记分
  第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具体行为给予奖励记分:
  (一)举报套牌车辆、非法营运车辆且查实的,6?8分;
  (二)主动举报其他违法犯罪行为且查实的,6?8分;
  (三)积极配合公安等部门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且查实的,4?8分;
  (四)助人为乐的,1?4分;
  (五)见义勇为的,2?10分;
  (六)积极参加抢险救灾的,1?6分;
  (七)积极参加行业管理部门组织的公益活动的,1?4分;
  (八)拾金不昧的,1?8分;拾得价值2000元至5000元(含5000元)以内的,一次记2分;对拾得巨款的以5000元为基础累进记分(满8分为止)。
  第三章 违法记分
  第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一次记1分:
  (一)营运中不携带运营证及客运资格证或不按规定在车内指定位置置放客运资格证的;
  (二)车容不整,情况轻微的;
  (三)擅自在车身内外喷印、粘贴广告的;
  (四)客运资格证号与服务车辆牌号不相符的;
  (五)公交车在中途站点停车侯客的;
  (六)未沿道路边缘停车上下客的;
  (七)驾驶员在营运服务中衣着不整、吸烟、打手机、吃食物的;
  (八)未喷印出租汽车客运标志或标识缺损的;
  (九)驾驶员向车外抛洒杂物或不及时制止乘客向车外抛洒杂物的;
  (十)站外停车上下乘客的。
  (十一)不按时进行二级维护登记备案,时间超过15天的;
  第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一次记2分:
  (一)不执行物价部门核定收费标准的;
  (二)车容不整,情况严重的;

  (三)服务态度差或语言不文明的;
  (四)违法后不在规定时限内处理的;
  (五)运营中不关车门或车门未关到位的;
  (六)未经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管理局备案同意,擅自在运营车辆或城市公共交通设施上悬挂、架设宣传标语及其他宣传物品的。
  第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一次记3分:
  (一)运营车辆乱停乱放,造成道路堵塞的;
  (二)载客故意绕道行驶或擅自另载他人的:
  (三)不按规定使用计价器的;
  (四)强行拉客、选客、转客、拒载乘客、无正当理由中途终止服务的;
  (五)公共汽车不按线路运营的;
  (六)相互追逐、争抢乘客的;
  (七)发现车内有违法犯罪嫌疑人时,未及时报告或未将车辆开往公安机关的;
  (八)车辆未按时保养的;
  (九)将营运车辆交给无客运资格证人员从事客运的;
  (十)未按规定安装、送检、审验计价器的;
  (十一)空车时关闭空车灯标志,接受乘客招停或停车揽客的;
  (十二)未按预约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指定地点载客的;

  (十三)服务态度差,语言不文明,并与乘客发生纠纷的;
  (十四)未制止乘客携带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物品或影响乘车环境物品乘车的;
  (十五)计价器损坏后不及时修复仍继续营运的;
  (十六)不按规定参加行业学习的;
  (十七)以交班等为由,拒载乘客的。
  第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一次记4分:
  (一)车辆、证件不按时进行年度资质审验的;
  (二)营运时不出具合法票据或出具的票据不规范的;
  (三)划地经营或欺行霸市,阻碍他人正常经营的;
  (四)经营者未与驾驶员签订承包合同或劳动合同的;
  (五)私自调整、拆卸出租车计价器的;
  (六)违法行为被媒体曝光,影响较大的。
  第十四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一次记5分;
  (一)擅自篡改运营证、资格证中学习记录、保养记录或其他记录的;
  (二)不按时缴纳税费,超期1个月的;
  (三)未完善客运车辆更新手续私自上线营运的;
  (四)不服从管理,逃离稽查现场的;
  第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一次记6分:
  (一)擅自篡改经营资格证书内容的;
  (二)报停车辆上线运营的;

  (三)违法现场被乘客投诉,拒绝服从管理人员劝告或拒绝管理人员要求到指定地点进行处理的;
  (四)拒绝接受新闻媒体监督,抵触新闻记者的;
  (五)违法行为被媒体曝光,产生严重影响的;
  (六)公交车主及驾驶员擅自违反本单位或本车组的联营规定,私自收取乘客钱币的;
  (七)公交车主及驾驶员利用各种非法手段,侵占和盗窃公有资金经查证属实的。
  第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一次记8分:
  (一)欺诈、勒索或刁难乘客的;
  (二)伪造购税记录的;
  (三)不按时缴纳税费,超期3个月以上的。
  第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一次记12分:
  (一)伪造城市客运相关证件、印章的;
  (二)车辆达到服务年限或报废年限仍在继续营运的;
  (三)组织、参与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的;
  (四)聚众滋事,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
  (五)利用营运车辆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第十八条 隐匿乘客物品被查实的,视物品价值及隐匿情节,一次记1至5分。
  第四章 违法记分责任
  第十九条 在记分周期内个人违法记分达6分或车辆违法记分达10分的车辆,公示警告,车主和驾驶员到六盘水市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局接受告诫。
  在记分周期内个人违法记分达9分或车辆违法记分达12分的,车辆停业整顿,车主和驾驶员参加3至10日的业务学习。
  在记分周期内个人违法记分达12分的驾驶员,责令停止营运,交回本人客运资格证,由六盘水市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管理局注销其客运资格,同时该车辆停业整顿,车主作出检查并参加3至6日的业务学习。驾驶员如需重新从事客运行业的,必须重新参加岗前培训,取得新的客运资格证后方可持证营运。
  在记分周期内车辆违法记分合计达到16分的,车辆停业整顿,车主与违法驾驶员参加10至30日的业务学习并考试,合格后方可营运。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依法吊销驾驶员客运资格证,并在五年内不得从事城市客运服务。
  (一)个人在五年内两次违法记分满12分的(含一个周期内违法记分满24分的);
  (二)聚众滋事、严重影响社会和行业秩序,或利用营运车辆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第二十一条 记分周期内车辆违法记分满18分的,视该车辆当年客运服务质量年度考核不合格,其车辆年度资质审验缓审;车主作出书面检查,车主与违法驾驶员参加10至30日的业务学习并考试,合格后再进行年度资质审验。

  第二十二条 车辆连续两年客运服务质量年度考核不合格,或对管理部门要求整改而拒不整改的,根据《贵州省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特许经营权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或拒不整改的,由经营权管理部门终止其经营权”。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考核年度本车组的奖励记分,可作为该年度车辆及驾驶员参加星级出租车辆、星级驾驶员的评比依据。
  第二十四条 本考核办法在年度内的记分情况定期公布,每年不少于两次。
  第二十五条 本记分办法自2009年3月1日起施行。




吉林省清真食品管理条例

吉林省人大常委会


吉林省清真食品管理条例



(2005年9月14日吉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加强清真食品管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促进民族团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清真食品,是指符合清真饮食习俗,以清真名义生产、经营的食品。

  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清真食品的生产、储运、销售及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清真食品网点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加强对清真食品的管理,保护具有悠久历史和较高知名度的老字号清真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清真食品知名品牌。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从事清真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投资、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扶持。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族事务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负责本条例的实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商务、卫生、劳动、质量技术监督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新闻媒体应当加强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宣传教育工作。

  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职工进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民族政策、民族风俗知识的宣传教育。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尊重具有清真饮食习惯的民族的饮食习俗,不得以任何方式歧视和干涉。

  第七条申请从事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的企业和个人,经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族事务管理部门备案、领取清真标识,并到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有关证照后,方可营业。

  第八条清真食品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生产、经营清真食品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者生产经营活动的负责人中,有具有清真饮食习惯的民族的人员;(二)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企业有一定比例的具有清真饮食习惯的民族的从业人员;(三)原材料采购、主要烹饪、仓库保管等关键岗位的从业人员,由具有清真饮食习惯的民族的人员担任;(四)有清真食品专用的运输车辆、计量器具、生产工具、储藏容器和加工、出售场地;(五)从事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的个体工商户,是具有清真饮食习惯的民族的人员。

  第九条备案、领取清真标识,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企业从业人员总数及具有清真饮食习惯的民族的从业人员的名单、身份证及其复印件;(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负责人中具有清真饮食习惯的民族的人员的身份证、聘任书及其复印件;(三)个体工商户的身份证及其复印件。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族事务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对符合条件的,发放清真标识;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发放,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一条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企业和个人,应当将清真标识悬挂在生产、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

  第十二条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企业和个人发生出租、出兑、出售等转让行为或者停业、破产的,应当及时交回清真标识。

  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企业和个人发生出租、出兑、出售等转让行为,未改变清真性质的,受让方应当到民族事务管理部门重新备案、领取清真标识。

  第十三条列入少数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的清真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享受国家和省的优惠政策。

  第十四条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企业和个人,应当在其字号、招牌、清真食品名称和包装上标有“清真”字样或者清真含义的标志符号。

  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企业和个人,其字号、招牌以及清真食品名称、包装和宣传材料、广告用语等,不得含有具有清真饮食习惯的民族禁忌的语言、文字或者图像。

  禁止非清真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个人,在其字号、招牌、食品名称和包装上标有“清真”字样或者清真含义的标志符号。

  第十五条集贸市场、商场等综合性经营场所经销清真食品的摊位、柜台应当与经销清真禁忌食品的摊位、柜台分开设置。

  集贸市场、商场等综合性经营场所经销清真食品的人员不得与经销清真禁忌食品的人员混岗、串岗。

  第十六条生产清真肉类及其制品的企业和个人,应当执行清真食品进货进料及制作规程。

  第十七条清真用畜禽实行定点屠宰。清真用畜禽屠宰点应当根据具有清真饮食习惯的民族居住分布情况,合理确定。

  清真用畜禽的屠宰,必须按照具有清真饮食习惯的民族的传统习俗进行。

  第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八条五项之一的、第十五条三款之一的、第十六条规定的,由民族事务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给予警告,并责令改正。

  第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七条及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由民族事务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由民族事务管理部门暂扣或者收回清真标识。

  第二十一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不作为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二条本条例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