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部关于进一步深化劳教办特色推进管理工作改革的意见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9 20:35:57   浏览:822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司法部关于进一步深化劳教办特色推进管理工作改革的意见

司法部


司法部关于进一步深化劳教办特色推进管理工作改革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劳教办特色工作,全面推进劳教管理工作改革,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一)劳教管理工作改革应当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体现劳教工作基本属性,以保持场所安全稳定为前提,努力提高教育挽救质量。

(二)通过半开放式管理模式、课堂化教育、习艺性劳动、生活卫生工作四个重点,进一步规范三种管理模式,提升教育工作水平,发挥劳动的矫治功能,保障劳教人员的身体健康,为改革完善劳动教养执行方式提供实践基础。

(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将劳教管理工作改革作为下一阶段劳教工作的重点,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推广成功经验。



二、以半开放式管理模式为重点,逐步规范三种管理模式


(一)封闭式、半开放式、开放式管理是对劳教人员实施执法管理的三种基本模式。封闭式管理是基础,半开放式管理是主要模式,开放式管理应当严格控制。

(二)劳教所内应当设立三种管理模式的大队或中队。根据劳教人员罪错性质、主观恶习程度、现实表现、执行期限和社会帮教条件,分别采用封闭式、半开放式、开放式三种模式,实行分阶段动态管理。

(三)封闭式管理是对劳教人员所内活动范围、处遇予以严格限制的管理。封闭式管理的对象是新收容的劳教人员、未经过脱毒期的戒毒劳教人员、有重大犯罪嫌疑的劳教人员以及其他不适宜实行半开放式管理的劳教人员。对所有新收容的劳教人员应当实行不少于三个月的封闭式管理(含入所教育时间)。

(四)对经过封闭式管理,日常表现较好,思想稳定的劳教人员,可实行半开放式管理。半开放式管理应当成为对多数劳教人员实施的管理模式。

(五)半开放式管理是对劳教人员所内活动范围、处遇予以较为宽松的管理。半开放式管理的处遇内容、日常管理和警戒程度、警戒设施、警力配备应当区别于封闭式管理。劳教所应当设立相应的功能区域,配备相应的设施,为半开放式管理创造条件。

(六)允许半开放式管理的劳教人员,在统一的集体作息时间之外,在本所或者本大队、中队警戒范围内,在警察的指导下,自由选择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包括学习、文体项目、购物、就医、约请警察谈话、走访同教、接受心理辅导和法律咨询等。

(七)对实行半开放式管理的劳教人员,在会见和通电话的规定范围内,保证其享有每月不少于2次会见机会,一般情况下不限定与亲属通电话的次数。对劳教人员提出会见亲属、同餐的请求,劳教所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八)对经过一定时间半开放式管理,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且剩余劳教期限不足原决定期限的三分之一,具备帮教条件的劳教人员,可实行开放式管理。

(九)开放式管理是对劳教人员实施所内与所外相结合的管理。实行开放式管理的劳教人员,除享有半开放式管理的处遇内容外,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出所试工、试农、试学、准假回家、联系解教后的就业等。劳教所应当严格控制开放式管理的劳教人员人数,对开放式管理的劳教人员应当加强跟踪考核、管理。

(十)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三种管理模式升降级的考核标准、考核方法和考核程序。对劳教人员实施半开放式管理应当经过劳教所批准,实施开放式管理应当经过省(区、市)劳教局批准。


三、以课堂化教育为主导,提升教育工作整体水平


(一)确立课堂化教育的主导地位。不断充实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增强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提高教育挽救质量。

(二)深化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在做好法律常识课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增强劳教人员学法的主动性和兴趣,使法制教育由被动灌输向主动学习转化,增强教育效果。在做好思想道德课教学的同时,加强道德实践,注重道德熏陶,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劳教人员在实践中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形成明理诚信、团结互助、勤俭自强的良好人格。

(三)扩大文化教育的内涵。除开展扫盲、小学教育外,应当重点以提高劳教人员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为目标,开展美育、音乐、绘画、科普等多种教育活动。根据劳教人员的特长建立各种学习小组,使文化教育真正在提高教育挽救质量上发挥作用。鼓励劳教人员通过自修,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四)加强劳教场所职业技术教育。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劳教人员解教后就业需要,采取独立或者社会联合办学等多种方式,合理选择和设置培训项目,并尽可能使劳教人员取得相应的职业等级证书。

(五)大力开展心理矫治工作。通过开展心理测量建立劳教人员的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矫治劳教人员的不良心理,重点做好对“多进宫”劳教人员、戒毒劳教人员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及时解决和消除他们遇到的心理问题。

(六)完善实施课堂化教育所需的设施、设备和人员。确保开展课堂化教学的专门教室、设施、设备满足教学需要,有足够的教师参与课堂化教育,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有条件的地区,可参照当地学校标准配备教师和设备。

(七)根据劳教人员的需求灵活设置教学科目,并进行合理编班。在完成必修课教学的基础上,可开设若干选修科目,试行学分制,激发劳教人员的学习兴趣。以班级为单位实施教学,教学班人数能够保证教学效果,进一步探索符合三种管理模式的教学方式。

(八)教学时间总数必须符合部颁规定。确保每周均有一定的课堂化教学时间,合理安排季节性农业生产、工期性较强的劳务加工期间的教学。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有统一的时间安排,有明确的教学效果要求,课程结束后要组织统考检验教学质量。

(九)强化个别教育。根据劳教人员的过错类型、思想状况、家庭背景和接受能力等具体情况,采用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式,完善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制度。

(十)提高教育工作的社会化程度。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果。邀请社会有关团体和社会知名人士、专家学者和社会志愿者到所内开展社会帮教工作,组织劳教人员定期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参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成果。


四、加大习艺性劳动的比重,发挥劳动的矫治功能


(一)充分发挥习艺性劳动在劳动矫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加大习艺性劳动的比重,促使劳教人员改正恶习,养成劳动习惯,学会一技之长,增强其解教后回归社会的能力。

(二)切实体现劳动的习艺性。选择符合劳教人员特点、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所内劳动生产项目,并配备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培训。

(三)科学制定生产指标和劳动定额。生产指标和劳动定额的制定、下达和考核要科学合理,符合劳教人员数量、劳动时间、劳动效率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客观实际。

(四)严禁组织劳教人员从事煤矿、非煤矿山和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积极引进和发展来料加工生产,创造条件尽快取消所外劳动。

(五)杜绝超时超体力劳动。劳教人员每周劳动时间不超过36小时,因季节性、临时性任务而延长劳动时间的必须进行补休、补学。未成年教养人员每周习艺性劳动不超过20小时。

(六)建立和规范劳教人员劳动报酬制度。根据劳教人员的劳动态度、劳动效果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发给适当的劳动报酬。

(七)加强就业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使劳教人员树立市场观念、质量观念、诚信观念和竞争意识,掌握就业知识,了解就业需求形势,熟悉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

(八)做好安置帮教衔接工作。加强与安置帮教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再就业指导部门以及用人单位的联系,为劳教人员解教后能够利用所学技能自食其力、服务社会创造条件。


五、加强生活卫生工作,切实保障劳教人员的身体健康


(一)高度重视劳教人员生活卫生工作。生活卫生是整个执法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提高生活卫生工作管理水平,切实保障劳教人员的身体健康。

(二)实施生活卫生标准化管理。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规范并完善劳教人员医疗卫生防疫、伙食、被服实物量、零用金等生活卫生标准。对未成年教养人员、女劳教人员、少数民族劳教人员和老、病、残劳教人员适当提高标准,使劳教人员身体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三)逐步实行生活卫生物品统一招标采购、物流配送。对半开放式、开放式管理的劳教人员,在规定的消费上限前提下,允许他们在就餐、购物时自主刷卡消费。

(四)建立劳教人员体检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劳教人员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治疗各种疾病。对患病的劳教人员逐人建立病历档案。

(五)加强常见疾病和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经常开展疾病防治宣传工作,加强对艾滋病、结核病、肝炎、性病等传染性疾病的检测、监测、报告、预防和治疗工作,每年对高危劳教人员进行一次传染性疾病筛查。

(六)完善劳教戒毒基本模式。继续扩大试点规模,促进戒毒工作规范化,发挥劳教戒毒优势,增强劳教戒毒效果和社会效益。


六、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管理工作改革取得新的成效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省(区、市)司法厅(局)、劳教局要充分认识深化劳教管理工作改革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快改革步伐。

(二)切实加强领导。各省(区、市)司法厅(局)、劳教局要把管理工作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工作指导。

(三)制定周密的实施方案。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及时制定改革实施方案,做出阶段性安排,明确各阶段的工作任务、目标和要求。

(四)切实加强队伍建设。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增强劳教人民警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依法、严格、科学、文明执法的能力和水平。深化警察队伍专业化分工,建立“复合型人才”和“专家型人才”相结合,具有较高教育挽救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劳教人民警察队伍。

(五)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要组织力量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经验交流和总结,为管理工作的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及时宣传管理工作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效果,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参与。

(六)加强督促、检查。要将管理工作改革的进展情况纳入本地区、本单位劳教工作总体考评内容,及时发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保证劳教管理工作改革健康顺利的发展。


二○○四年十二月十三日

来源:司法部网站
http://www.legalinfo.gov.cn/moj/moj/2004-12/20/content_169783.htm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物价管理、严格控制物价上涨的若干规定

山西省政府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物价管理、严格控制物价上涨的若干规定
山西省政府




为了切实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确保明年零售物价指数明显低于今年,为今后几年的改革创造有利条件,现就加强物价管理、严格控制物价上涨作如下规定。
一、努力保持副食品价格的基本稳定。实行定量供应城镇居民的粮油价格一律不动。议价粮、油和猪肉、大路菜价格要努力保持相对的稳定。面粉、大米、食油的议销价原则上由各地物价部门和粮食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确定,但不得超过省规定的最高限价(具
体品种限价由省物价局,粮食局下达)。猪肉销售价格放开以后,省辖市肉食经营部门要直接同产地签足收购合同,减少中间环节。省辖五市的猪肉销售价格,从现在到春节力求稳定在放开初期的价格水平。省辖五市的大白菜、红白萝卜、茴子白、夏季时期的西红柿、豆角等大路菜的零售
价力求保持稳定。今年春节前大白菜、红白萝卜的零售价格,应与去年同期持平,一般不得提高。
农贸市场上的猪肉、大路菜等在必要时,由物价、工商部门共同加强管理和指导,实行临时性的限阶措施,食糖价格,计划内定量供应的要严格执行国家定价,计划外的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限价。
生猪收购保护价格,每公斤按与当地集市玉米价格一比五计算确定。
二、要严格控制主要工业品价格水平。棉纱、棉布、涤棉布、食盐、火柴、肥皂、洗衣粉以及其它实行国家定价的商品,必须严格执行规定的出厂价、批发价和零售价。同一商品省内销往省外的价格不得高于当地批发价格。生产企业要保证调拨任务的完成,凡未完成调拨计划,而自行
高价销售或变相涨价的,除没收全部非法收入外,应视情节处于罚款。
对本省生产放开的工业消费品价格如毛巾和名牌自行车、洗衣机、卫生纸、酱油、醋、普通糕点等,实行企业提价申报制度。物价部门要加强监督,控制在合理的购销差率和最高限价之内。
各地自行规定开设的“价格特区”、“价格特厂”“价格特店”等,不利于控制物价,稳定市场,应立即取消。
三、加强生产资料价格管理。工农业生产资料,计划内的要严格按照国家定价执行;计划外的要认真执行最高限价和有关规定。农业生产资料中的化肥、农膜、农药实行综合平均价并实行专营。重要的工业生产资料钢、铜、铝、锡等国家规定的品种都要实行专营,严禁倒卖。
四、强化外贸收购出口商品的价格管理。重要出口商品及其原材料,属于国家定价的,必须严格执行规定价格,也不得突破规定的最高限价以及产地规定的协调价格,不许以任何形式变相涨价。对提价收购者,处以提价贷款三倍以上的罚款。
五、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省以下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收费项目的设置、标准的制定和调整,必须报省物价局,由省物价局会同省财政厅审定。重要的收费报省政府批准。经省批准的收费,收费单位应向物价部门申请领取《收费许可证》,并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制定的收费票据
方可收费。凡未经省批准的收费,在年底以前要进行清理整顿报批,逾期不报者均按乱收费查处。
六、建立价格调节基金。主要用于开抑主要生活必需品价如
七、严肃物价纪律,遵守价格法规。必须严格按照价格管理极限办事,任何部门和单位都不得超越价格管理权限,擅自变动管理权限以外的商品价格和收费标准。价格变动不得政出多门。有关价格的调整报报省物价局同意和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分管价格的业务主管部门,即使调整所分
管的商品(产品)价格和收费标准,必须经省物价局纳入年度计划,统一安排。消费品的调价金额要严格控制在国家核定的指标内,不得突破。
八、强化物价监督检查。对乱涨价的违法行为,要采取经济、行政和法律的手段,严肃查处,对手段恶劣、性质严重的大案要案,要严肃查处、追究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要广泛发动群众监督和检举揭发乱涨价的违法行为,各地要以消费者协会和职工物价监督站为主体,邀请懂政策、
懂经济,办事公道,在群众中有威信的离退休老干部、老职工,基层工会、青年团、妇联和民主人士、群众代表组成市场物价监督站,协助政府监督市场物价,保护合法交易,取缔非法交易。对于检举揭发和办案有功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于适当奖励。



1988年10月16日

关于印发《机电产品出口专项外汇贷款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经贸委


关于印发《机电产品出口专项外汇贷款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1996年8月20日,国家经贸委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机电产品出口办公室、中国银行分行:
机电产品出口专项外汇贷款是用于解决机电产品出口所需进口料、件用汇的专项贷款。为保证该贷款有效地支持机电产品出口,专款专用,特制定《机电产品出口专项外汇贷款使用管理办法》。
各地机电产品出口办公室与中国银行分行要密切配合,严格执行本管理办法。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告国家机电进出口办和中国银行总行。

机电产品出口专项外汇贷款使用管理办法
一、机电产品出口专项外汇贷款专项用于机电产品出口所需进口原料、材料、辅料及配套元器件,此项贷款期限不超过一年,贷款利率按中国银行总行规定的外汇流动资金贷款利率执行。
二、凡要求使用中国银行机电产品出口专项外汇贷款的出口企业,应于每年9月底前就下一年的用款计划向地方机电办和当地中国银行提出书面申请。地方机电办和中国银行各分行应于每年10月底前将汇总的用款计划分别报国家机电办和中国银行总行。
三、在国家确定年度机电产品出口专项外汇贷款计划后,中国银行总行将会同国家机电办根据各地的用款计划,共同确定分配方案。
四、国家机电办和各地机电办在确定的控制规模内(包括专项贷款回收再贷),向中国银行总行和地方分行书面推荐项目。中国银行总行和地方分行对机电办推荐的项目进行审查,并将审查意见通报机电办后向企业发放贷款。如另外选择条件好的项目,银行与地方机电办取得一致意见
后向企业贷款。
五、各有关中国银行省、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分行要建立机电产品出口专项外汇贷款帐户,做到逐笔核贷,期限管理,跟踪检查,各地分行不再将计划下达到有关支行。
六、各地机电办要与中行当地分行密切配合,对获得专项贷款的企业进行统计、登记。及时跟踪企业借款、进料、出口、经济效益及还款的全过程,每年1月份对上年使用贷款的情况进行统计,报送国家机电办。
七、在京的机电外贸(工贸)总公司可直接向中国银行总行申请贷款,同时抄报国家机电办。总行对评审通过的项目应及时抄送国家机电办。
八、凡使用贷款的企业,必须认真落实还款来源,签订借款合同,确保贷款按期收回。利用专项贷款进口料件加工出口所收回的外汇,应首先用于归还银行贷款的本息。各级机电办、中国银行各级分行要互相配合,共同落实借款企业还款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