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台湾同胞捐赠管理的实施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16:53:38   浏览:848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加强台湾同胞捐赠管理的实施办法

浙江省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舟政办发〔2003〕42号

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台办关于加强台湾同胞捐赠管理的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市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关于加强台湾同胞捐赠管理的实施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三年三月二十四日


关于加强台湾同胞捐赠管理的实施办法

为加强对全市台胞捐赠的管理,规范我市台胞捐赠工作,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简化华侨、港澳台同胞捐赠审批手续的通知》精神,结合舟山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捐赠、受赠范围和原则
(一)捐赠是指台湾同胞本着自愿的原则向国家企事业单位和集体捐赠款物,直接用于工农业生产、文教卫生、科技以及公益福利事业等行为。受赠人是指接受捐赠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会福利机构和其它民间组织。
(二)对台胞捐赠的款物,应坚持捐赠自愿、接受自用、专款专用、不带任何附加条件的原则。严禁劝募、索要。
(三)鼓励台胞捐赠现金和必需的生产资料,直接用于工农业生产,兴办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科技等公益福利事业。
二、受赠报批手续
市、县(区)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是同级政府负责审批接受台胞捐赠的行政主管部门。受赠单位接受台胞捐赠,应按有关规定及时向市、县(区)台办申报。
(一)接受台胞捐赠,受赠单位应填写《舟山市接受台湾同胞捐赠申报表》,并附捐赠人的捐赠书,如捐赠人不愿出具捐赠书,应由受赠单位作出书面说明。
(二)县(区)受赠单位向县(区)台办申领并填写受赠申报表,由主管部门签署意见,经县(区)台办审核提出意见后,报市台办审批。市直属部门或单位由受赠单位直接向市台办申领申报表,经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报市台办办理审批手续。
(三)人民币在10万元以上资金或价值10万元以上物资,由市台办提出审核意见,报市政府审批。人民币在10万元及10万元以下资金或价值10万元及10万元以下物资,由市台办直接审批,报市政府备案。
(四)审批机关应在10日内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受赠单位。确有特殊情况需要延期提出审核意见或作出决定的,应向申报单位说明延期审核、审批的原因,但最长不得超过5日。捐赠单位临时捐赠的,受赠单位接受捐赠后,应按规定及时补办受赠申请、报批手续。
(五)捐赠建设性项目如需地方资金配套的,在申报前应落实地方配套资金。捐赠物资进口手续,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三、捐赠保护和管理
(一)捐赠的款物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损坏。必须在受赠批准书所规定范围内使用捐赠款物。捐赠项目或款物的使用如有变动,须事先征得捐赠人同意,并经县(区)以上台办批准后,才能实施。
(二)受赠单位收到捐赠款物后,应开具收据,登记入册,
并报同级台办备案。
(三)台湾同胞将在我市投资经营的合法利润,捐赠用于兴办我市公益福利事业的,经税务部门批准后,可退还捐赠部分已缴纳的所得税款。
(四)捐赠项目的确定和选址既需尊重捐赠人意愿,又要遵守当地总体建设规划,注意合理布局。项目建设要严格按有关规定办理。50万元以上的捐赠大项目,当地台办及主管部门要成立有关方面人员参加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做好受赠项目的筹备、建设,资金的使用、监督等工作。
(五)捐赠人对其捐赠兴办的公益福利事业项目可以留名纪念。要求以姓名命名的,须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设立各种基金会。捐赠、受赠过程中防止出现“中华民国”、“一中一台”、“一边一国”等政治问题。
(六)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假借捐赠名义进行逃汇、套汇、逃税、走私等违法活动。
(七)受赠单位要指派专人负责捐赠项目或捐赠款物的使用、管理工作,设立专门财务制度,单独建立相关档案。各县(区)台办和市属受赠单位每年年终需向市台办上报本年度台胞捐赠工作情况。
(八)县级以上台办负责台胞捐赠的管理工作,对台胞捐赠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本实施办法自2003年4月1日起执行。本办法由舟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负责解释。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合肥市企业职工生育保险暂行办法

安徽省合肥市人民政府


合肥市企业职工生育保险暂行办法

合肥市人民政府令第48号 1996年7月13日


  第一条 为了保障女职工在生育期间必要的经济补偿和医疗保健,均衡企业间生育保险费用的负担,根据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及劳动部[1994]504号《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市市区、郊区、蜀山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内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职工和三资企业的中方职工。
  第三条 市劳动行政部门主管本市企业职工生育保险工作,其所属的社会保险机构具体经办企业职工生育保险基金收支、管理等工作。
  第四条 生育保险基金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则筹集,企业按上年度工资总额的0.8%向市社会保险机构缴纳,列入企业管理费用。生育保险费的提取比例根据费用支出情况适时调整。该项费用由社会保险机构委托企业开户银行按月代为扣缴,转入社会保险机构在银行开设的“生育保险基金专户”,并按城乡居民同期存款利率计息,所得利息并入生育保险基
  第五条 女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条件:
(一)符合《婚姻法》规定年龄结婚的;
(二)符合《安徽省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生育的;
(三)连续工龄在一年以上的。
  第六条 女职工生育或流产按下列规定享受产假:
(一)女职工生育假期三个月(其中产前假15天);
(二)女职工生育为难产的,延长产假15天;
(三)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一个婴儿,延长产假15天; (四)晚生(妇女24周岁以上)的初产妇,延长产假30天; (五)在产假期间领取独生子女光荣证的,延长产假30天; (六)女职工怀孕三个月以内流产的,应给予20天至30天产假;三个月以上七个月以下流产的,给予42天产假;七个月以上按正常产假处理(以上均包含法定节假日在内)。
  第七条 生育补偿范围及其标准 (一)女职工生育时的经济补偿主要包括生育津贴和生育医疗费。生育津贴主要是指产假期间应发的工资、奖金;生育医疗费主要是指女职工怀孕后,在本单位医疗机构或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所需的检查费和医药费以及分娩时的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药 (二)女职工生育津贴和生育医疗费总补偿标准为每人2800元;怀孕三个月以内流产的补偿500元;七个月以内流产的补偿800元。补偿费由市社会保险机构从生育保险基金中一次性拨付给企业,实行包干使用。随着工资和医疗费的增长相应调整补偿标
  第八条 女职工生育期间的检查费、手术费、接生费、住院费和药费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按包干原则支付,超出规定的医疗服务费和药费(含自费药品和营养药品) 由职工个人负担。 女职工产假期满后,因病需要休息治疗的,按照现行有关病假待遇和医疗待遇规定办理。
  第九条 女职工生育或流产后,由所在单位持计划生育部门签发的计划生育证明,婴儿出生(或死亡)证、流产证明及《合肥市企业职工生育待遇审批表》到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领取生育津贴和生育医疗费。
  第十条 生育保险基金实行财政专项储存,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并接受同级财政、审计的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社会保险机构可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提取2%的管理费,用于工作人员的经费、办公费、奖励金及其它业务费。
  第十二条 企业实行租赁、承包或兼并、转让及其他类型改制,继续经营的法人必须承担并缴纳原企业职工的生育保险费;企业破产、解散时,应按国家有关规定依法清偿应负担的生育保险费
  第十三条 企业必须按时缴纳生育保险费用,对逾期不缴纳的,按日加收2%的滞纳金,滞纳金并入生育保险基金。
  第十四条 女职工凡符合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企业欠付或拒付职工生育保险待遇的,由市劳动行政部门责令企业限期发给,逾期不发给且对职工造成损害的,企业负责人或责任人应承担法律责任和经济赔偿责
  第十五条 企业虚报、冒领生育津贴和生育医疗费的社会保险机构除全部追回冒领金额外,视情节轻重,处以冒领金额2倍以下罚款。
  第十六条 参加女职工生育保险的单位,必须加强计划生育管理,社会保险机构对计划生育搞得好的单位,将予以奖励,其奖励金从生育保险基金提取的管理费中列支。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劳动局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市属三县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1996年7月1日起由市劳动局组织部分企业试行。1997年元月1日起全面施行。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修订《合肥市临时工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的决定 3.合肥市企业职工生育保险暂行办法(市政府令48号)   
  第十五条修改为:“以非法手段领取生育津贴和生育医疗费的,由社会保险机构追回全部非法所得,劳动行政部门可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附:合肥市企业职工生育保险暂行办法修订本

  第一条 为了保障女职工在生育期间必要的经济补偿和医疗保健,均衡企业间生育保险费用的负担,根据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及劳动部[1994]504号《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市市区、郊区、蜀山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内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职工和三资企业的中方职工。
  第三条 市劳动行政部门主管本市企业职工生育保险工作,其所属的社会保险机构具体经办企业职工生育保险基金收支、管理等工作。
  第四条 生育保险基金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则筹集,企业按上年度工资总额的0.8%向市社会保险机构缴纳,列入企业管理费用。生育保险费的提取比例根据费用支出情况适时调整。该项费用由社会保险机构委托企业开户银行按月代为扣缴,转入社会保险机构在银行开设的“生育保险基金专户”,并按城乡居民同期存款利率计息,所得利息并入生育保险基
  第五条 女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条件:
(一)符合《婚姻法》规定年龄结婚的;
(二)符合《安徽省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生育的;
(三)连续工龄在一年以上的。
  第六条 女职工生育或流产按下列规定享受产假:
(一)女职工生育假期三个月(其中产前假15天);
(二)女职工生育为难产的,延长产假15天;
(三)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一个婴儿,延长产假15天;
(四)晚生(妇女24周岁以上)的初产妇,延长产假30天;
(五)在产假期间领取独生子女光荣证的,延长产假30天;
(六)女职工怀孕三个月以内流产的,应给予20天至30天产假;三个月以上七个月以下流产的,给予42天产假;七个月以上按正常产假处理(以上均包含法定节假日在内)。
  第七条 生育补偿范围及其标准
(一)女职工生育时的经济补偿主要包括生育津贴和生育医疗费。生育津贴主要是指产假期间应发的工资、奖金;生育医疗费主要是指女职工怀孕后,在本单位医疗机构或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所需的检查费和医药费以及分娩时的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药费.
(二)女职工生育津贴和生育医疗费总补偿标准为每人2800元;怀孕三个月以内流产的补偿500元;七个月以内流产的补偿800元。补偿费由市社会保险机构从生育保险基金中一次性拨付给企业,实行包干使用。随着工资和医疗费的增长相应调整补偿标
  第八条 女职工生育期间的检查费、手术费、接生费、住院费和药费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按包干原则支付,超出规定的医疗服务费和药费(含自费药品和营养药品) 由职工个人负担。 女职工产假期满后,因病需要休息治疗的,按照现行有关病假待遇和医疗待遇规定办理。
  第九条 女职工生育或流产后,由所在单位持计划生育部门签发的计划生育证明,婴儿出生(或死亡)证、流产证明及《合肥市企业职工生育待遇审批表》到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领取生育津贴和生育医疗费。
  第十条 生育保险基金实行财政专项储存,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并接受同级财政、审计的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社会保险机构可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提取2%的管理费,用于工作人员的经费、办公费、奖励金及其它业务费。
  第十二条 企业实行租赁、承包或兼并、转让及其他类型改制,继续经营的法人必须承担并缴纳原企业职工的生育保险费;企业破产、解散时,应按国家有关规定依法清偿应负担的生育保险费
  第十三条 企业必须按时缴纳生育保险费用,对逾期不缴纳的,按日加收2%的滞纳金,滞纳金并入生育保险基金。
  第十四条 女职工凡符合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企业欠付或拒付职工生育保险待遇的,由市劳动行政部门责令企业限期发给,逾期不发给且对职工造成损害的,企业负责人或责任人应承担法律责任和经济赔偿责
  第十五条 以非法手段领取生育津贴和生育医疗费的,由社会保险机构追回全部非法所得,劳动行政部门可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参加女职工生育保险的单位,必须加强计划生育管理,社会保险机构对计划生育搞得好的单位,将予以奖励,其奖励金从生育保险基金提取的管理费中列支。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劳动局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市属三县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1996年7月1日起由市劳动局组织部分企业试行。1997年元月1日起全面施行。


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长春市城市房屋拆迁单位管理规定》的通知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政府


长府发〔1998〕49号


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长春市城市房屋拆迁单位管理规定》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长春市人民政府决定对《长春市城市房屋拆迁单位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本规定)作如下修改:

将本规定第一条修改为:为加强城市房屋拆迁单位(以下简称拆迁单位)的管理,根据《长春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城市房屋拆迁单位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长春市城市房屋拆迁单位管理规定》作相应修正。







长春市人民政府

一九九八年七月二十一日